自數年前起,鼓勵利用城市露天空地的「綠屋頂」運動正方興未艾,這不僅可以改善都市景觀,也能有效紓緩夏季熱島現象。在空間有限的大樓公寓裡,如何妥善運用天然資源,在自宅實現農耕夢呢?具有長期新農業實驗經驗的何俊賢博士分享他的個人經驗,從家庭菜園規劃、灌溉設計到配置土壤,人們可透過簡易材料,動手完成友善環境的居家菜圃,即刻就能在城市裡展開優雅的農耕生活。

談起在城市裡種菜,何俊賢首先指出,在土地上種植與水泥地上種植是截然不同的概念,最大的差異就來自於「水」。土地具有涵養功能,雨水落下之後會慢慢滲透進入地底,而雨水透過大地吸收涵養保存,使得植物可透過根系吸收,即使沒有天天澆水,也可以生長得很好。

「在城市裡種菜固然很好,但如果使用自來水灌溉,那對城市來說反倒是相當大的負擔,尤其在水資源缺乏的旱季,是相當大的挑戰。」何俊賢表示,都市其實也可以是一個很適合種田的地方,但必須配合永續規劃,才不會有副作用。

改造屋頂成為集水的大海綿

在規劃家庭菜園之前,首要建立起「雨撲滿」系統。所謂的雨撲滿,就是將雨季降下的雨水收集並儲存起來,分配給每日灌溉使用,盡可能避免使用民生用水來灌溉家庭菜園。最原始的雨撲滿概念不外乎是用桶子盛水儲水,這種作法固然簡單可行,卻容易有水分蒸發以及蚊蟲孳生問題。

何俊賢參考「城市海綿」(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,提倡在城市裡以透水性鋪面取代不透水性鋪面,達到降溫、防洪、抗旱等效益)所設計的雨撲滿,結合屋頂集排水系統,將雨水儲存在密閉的水桶中,並透過水管連接到各個盆栽,進行有效灌溉。

這方法乍聽之下高深,但實踐起來一點也不難。只須要將市售菜盆的底側鑽洞、穿入水管,並將所有菜盆以水管連貫起來,一打開總水源開關,水槽儲存的雨水就會順著水管流動,就可一次灌溉所有菜盆,也就是「可串聯式智慧型自動灌排菜盆法」。

↑只要利用水管串連,就可以自製灌溉系統。

不過,串聯式自動灌溉系統的設計要點,特別注意要配合「菜盆梯田」的高低配置,可以利用保麗龍將上游位置的菜盆架高,讓引水走向符合由高至低的排列順序,如同傳統梯田引水那般。再者,架高菜盆也可以避免女兒牆遮陰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。

廢物利用設計簡易雨撲滿

當然,也有人提出疑問,可串聯式智慧型自動灌排菜盆法似乎適用於擁有較大戶外面積(屋頂或露臺)的頂樓或透天使用,倘若是室外空間有限,僅能有陽臺或小露臺能運用的大樓住宅,是否就無法設計雨撲滿了?其實,最簡易式的雨撲滿可以直接設計在盆栽上,減去巨大儲水槽,更省空間。

↑利用屋頂來種菜不是夢想,規劃時融入雨撲滿的概念,可以省水又省力。

何俊賢說,「簡易式雨撲滿的設計原理是將菜盆上下分層,上層種植作物,下層則是儲水槽,雨水可直接滴漏儲存在菜盆下方,而兩者之間則利用棉線連接,虹吸原理可將儲存在菜盆下方的水導引上來,達到自動灌溉的目的。」

利用3個保麗龍箱的積木堆疊,將置中或最底層的箱體當成儲水槽,而緊鄰的種菜箱體可以棉繩串連,棉繩取代了水管,成為不需要開關就可能自動灌溉的系統,比起使用水管更加簡單方便。甚而,簡易式雨撲滿可利用浮球、寶特瓶等來製作,只要將容器切割成半,把上層倒扣當成盆栽,再埋入虹吸用的棉線,即可完成。

Profile:居家菜園分享者│何俊賢

台大海洋工程博士、台大海洋工程碩士,反思人類持續開發,造成海岸水泥化問題,於是投入環保、新建築、新農業等研究。他研究「客土袋工法」自力造屋,並以零耗能方式完成了「度咕屋」,並榮獲2011年台灣綠建築首獎。

TextFunnyLi

Photo王士豪、達志影像/shutterstock


你也會有興趣